Omega-3補充不能只看劑量和濃度,型態和生物利用率是關鍵!

 

想要補充Omega-3還知道看劑量而已嗎?我們可以輕易的從產品標示中知道保健品中Omega-3的含量、omega 3每日建議攝取量,但僅僅這樣還不夠!身體能否吸收能否利用,其實是和Omega-3的型態和生物利用率有關。市面上的3種魚油型態:rTG、TG、EE,以及特殊磷脂型態的Omega-3:磷脂型(PL form),究竟哪種型態的Omega-3才最高生物利用率呢?


1. 生物利用率(Bioavailability)

營養素的生物利用率概念與消化吸收率近似,是指在進食含有營養素的食物後,食物經由腸胃道消化,營養素進入血液中,再之後進入身體組織與器官的比例。因為營養素的吸收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,例如維生素D可以提高鈣質的吸收、含有纖維高的食物會降低脂肪的吸收等。

因此營養素的攝取不能單看劑量,必須考慮生物利用率。生物利用率是真正能夠被身體吸收並供給利用的量,也是保健品好壞的判定重大指標。


2. Omega-3指數(Omega-3 Index)

Omega-3指數不是一般常規健康檢查會檢測的數值,所以很多人不是很熟悉,但其實Omega-3指數被證實與冠狀動脈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成反比。它是透過檢測血液中EPA和DHA的比例,計算而來的數值,理想值建議大於8%(1)。。Omega-3指數也常被當作Omega-3相關保健品的生物利用率指標之一。

 


3. 市售常見 Omega-3 型態

 

◆ 型態(1):三酸甘油酯型(Triglyceride form,TG型)

這是天然飲食當中的最主要的油脂形式,包含魚類、海鮮。魚油稍微經過精煉去除雜質後,仍保有原有的三酸甘油酯型態,分子結構與人體相似,吸收率高,但Omega-3濃度略低,約30%。

 


◆ 型態(2):酯化型(Ethyl Ester Form,EE型)

為了提升魚油中Omega-3的含量,因此將魚油中三酸甘油酯型的脂肪酸,使用加工技術與乙醇產生化學反應,並透過蒸餾或其他方式純化濃縮成酯化型Omega-3,食用後在人體需多一道轉化的步驟,吸收率略低,而濃度約為50-70%。

 


◆ 型態(3):再酯化三酸甘油酯型(Re-esterified Triglyceride,rTG型)

酯化型的魚油若再重新經過加工轉化回原有三酸甘油酯型態,被稱為再酯化三酸甘油酯型,濃度高且吸收率高。

 


◆ 型態(4):磷脂型(PL form)

特殊磷脂型態的Omega-3目前已知最大來源為磷蝦萃取的磷蝦油,磷脂型Omgea-3是三酸甘油酯型態的Omega-3結構中,其中第三個碳鍵上的脂肪酸換成磷酸基。因此具有親油和親水性。


4. 磷脂型的磷蝦油生物利用率優於各型態魚油

分子結構的差異,解釋了為何多項研究發現磷蝦油的DHA和EPA含量較低,但表現出比魚油更高的生物利用率(2)

 

4.1. 磷脂型 Omega-3 結構與細胞膜近似,可直接吸收

身體的細胞是由雙層磷脂質所構成,其結構正好與磷脂型脂肪酸近似。

 


4.2. 磷脂型 Omega-3 不需經過乳化,可直接進入肝臟被身體吸收

三酸甘油酯型態的脂肪酸,在身體內需要肝臟分泌膽汁去結合乳化後,才能消化吸收。而磷脂型的脂肪酸,本身親油親水的兩性特性,不需要額外的膽汁協助乳化就能通過小腸絨毛直接被身體吸收利用,可以更好地吸收和代謝脂肪酸(2)(3)

 

 

 

 


4.3. 研究比較不同型態魚油與磷蝦油的生物利用率

2024年最新研究,比較不同型態的魚油與磷脂型的磷蝦油,在不同劑量下的生物利用率(4),結果發現:

(1). 相同劑量的魚油和磷蝦油,磷蝦油可以更有效增加Omega-3指數。

(2). 低劑量磷蝦油比高劑量魚油更有效率地增加Omega-3指數。

(3). 跟各型態魚油相比,磷蝦油可以顯著增加血中脂肪酸濃度,且所需劑量較低。

 

不同型態的脂肪酸會影響到生物利用率,如何有效率選擇,並避免食用過高劑量的Omega-3脂肪酸,尤其高劑量的魚油常會導致副作用:腹瀉、腸胃噁心、凝血風險等,營養師建議可以選擇磷脂型態且高生物利用率的磷蝦油,來補充日常保健所需的Omega-3脂肪酸。

 


▼參考文獻

  1. The Omega-3 Index: a new risk factor for death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? William S Harris Ph.D et al., Preventive Medicine Volume 39, Issue 1, July 2004, Pages 212-220.
  2. A. Köhler, E. Sarkkinen, N. Tapola, T. Niskanen, I. Bruheim. Bioavailability of fatty acids from krill oil, krill meal and fish oil in healthy subjects—A randomized, single-dose, cross-over trial (CN-01256015)., 14 (2015), p. 19. 
  3. M.K. Ahmmed et al., Marine fish-derived Lysophosphatidylcholine: Properties, extraction, quantification, and brain health application. Molecules, 28 (7) (2023), p. 3088.
  4. Comparison of Omega-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bioavailability in fish oil and krill oil: Network Meta-analyses. Thi-Phuong-Thao Pham et al., Food Chemistry: X Volume 24, 30 December 2024, 101880.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