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人9成以上都缺鈣,抽筋失眠不是光吃鈣就能有效補充!
根據最新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,『鈣質』是國人最嚴重攝取不足的營養成分,幾乎每個人都缺鈣,背後代表的意義是,即是是在飲食豐足、保健品盛行的台灣,鈣質的攝取仍然不到位!如何有效補充鈣質,以及補鈣的注意事項,營養師安安根據過往理論基礎搭配諮詢經驗告訴你小秘訣~
1. 鈣質每日建議攝取量及上限攝取量(2)
鈣質補充並非只有在嬰幼兒、兒童或是銀髮族才需要。每一個年齡層都有建議的鈣質攝取量。嬰幼兒及兒童、青少年期補充可以幫骨質發育,而銀髮族補充則可以預防骨質疏鬆。
1.1. 嬰兒期|鈣質每日建議攝取量
◆ 0–6個月:300 毫克/天,上限不超過1000毫克/天
◆ 7–12個月:400 毫克/天,上限不超過1500毫克/天
1.2. 兒童期|鈣質每日建議攝取量
◆ 1–3歲:500 毫克/天,上限不超過2500毫克/天
◆ 4–6歲:600 毫克/天,上限不超過2500毫克/天
◆ 7–9歲:800 毫克/天,上限不超過2500毫克/天
1.3. 少年期|鈣質每日建議攝取量
◆ 10–12歲:1000 毫克/天,上限不超過2500毫克/天
◆ 13–15歲:1200 毫克/天,上限不超過2500毫克/天
◆ 16–18歲:1200 毫克/天,上限不超過2500毫克/天
1.4. 成人期|鈣質每日建議攝取量
◆ 19 歲以上:1000 毫克/天,上限不超過2500毫克/天
1.5. 特殊時期|鈣質每日建議攝取量
◆ 懷孕:1000 毫克/天,上限不超過2500毫克/天
◆ 哺乳:1000 毫克/天,上限不超過2500毫克/天
◆ 針對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患者:至少1200毫克/天(5)
◆ 50歲以上男性之骨質疏鬆症患者:1000 毫克/天(5)
※ 所有骨質疏鬆症患者,需搭配維生素D攝取量:
至少800國際單位/天。(包含飲食及補充劑)(5)
2. 國人鈣缺乏情況
結論是嚴重不足!多次的國民營養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的結果可知,所有營養素當中,鈣質攝取不足的程度最為嚴重,九成以上國人都攝取不足,從六歲以上就開始缺鈣(1)。
狀況持續,對比1993-1996年(3)與2013-2016年(4)的平均攝取量,十多年來鈣質攝取量並未有增加趨勢,需要特別關注。
3. 容易缺鈣的族群
鑑於國人缺乏鈣質的現象,每個人都建議需要留意飲食中鈣質攝取狀況。
骨質及牙齒健康與鈣質息息相關,因此六歲開始幼兒期、青少年期為了達到巔峰股質量,需加強留意避免缺乏。若已過50歲的銀髮族,也須留心鈣質不足,骨質嚴重流失。
4. 缺鈣的症狀
而骨鈣與血鈣之間有平衡機制,因此一般狀況不容易會出現低血鈣的症狀。
如何知道缺鈣?缺鈣前兆不容易被發現,短期缺乏多半與神經傳導症狀有關,例如心悸、失眠、抽筋、身體酸痛感、暴躁焦躁。
而長期缺乏則與骨骼牙齒健康有關,例如:骨質疏鬆、骨折、易蛀牙、指甲變脆易裂。
5. 缺鈣怎麼辦?補鈣的注意事項
以下是安安營養師提供,過往經驗的補鈣心得及技巧給大家~
5.1. 補鈣需要分次攝取
鈣的吸收率與攝取量為反比關係(6),原因是鈣攝取量較低時,會降低血鈣的濃度,進而刺激副甲狀腺素 PTH (parathyroidhormone) 的分泌,後者會促進維生素D活化, 因此可增加鈣的吸收率。根據這樣的原理,每日的鈣質攝取,建議可以一天分成二到三次少量攝取。
5.2. 咖啡與茶適量即可
咖啡和茶的咖啡因會抑制腎小管的鈣再吸收,增加尿液中鈣的排泄(7),但美國 2015-2020年飲食指南中表示只要鈣的攝取充足,並不會影響骨骼健康(8)。 以台灣人的飲食型態來看,富含鈣質的奶類攝取不足但咖啡和茶飲攝取量卻逐年增加的情況下,建議咖啡和茶還是與鈣質分開,並適量即可。
5.3. 鈣質搭配維生素D、K才有用
骨質密度不只是與鈣質有關,維生素D能協助鈣質吸收,維生素K促進骨鈣素 (osteocalcin)合成,幫助骨質礦化。根據研究指出,維生素K與維生素D同時補充,可以減少骨質流失(9)。
5.4. 運動不要做錯!「負重」運動才有用
負重運動包含爬樓梯、走路、跳繩、伏地挺身、抬腿等等,負重運動可以刺激分泌降鈣素 (calcitonin)活化造骨細胞,將血鈣有效地存到骨骼中。
運動比你想像中的還重要,臨床上長期臥床的病人,即使攝取高鈣飲食,骨質還是會很明顯持續地流失,因此常在翻身時,一不小心就會發生骨折唷!
▼參考文獻
3. 吳幸娟、章雅惠、張新儀、潘文涵。台灣地區成人攝入礦物質 (鈣、磷、 鐵、鈉) 之食物來源─1993-1996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。中華營誌 2001;26:142-158。
5.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<骨質疏鬆症患者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量建議>
8. USDA. 2015-2020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; 2015.